十二怒汉当审判关乎生死请当权者慎之又慎
我曾经在一篇关于西德尼·吕米特电影评论中提到过他的执导初体验——1957年上映的《十二怒汉》。去年,该片推出了50周年数码修复版,重温后发觉,这部精彩且经典的法庭戏,至今散发着迷人的魅力,于方寸之间尽显了事物的渐变发展、辗转腾挪和跌宕起伏,每个演员都给出了适合角色的表演及情绪收放,而鲁迈特那独特的表现技法、风格鲜明的影像风格,以及对影片节奏的准确把握,依旧令人感佩万千。
在相对单一的场景下,营造出多变而繁复的剧情氛围、人物特色及心态状况,黑白影像《十二怒汉》不仅做到了于简练直接中凸显惊心迷离、环环相扣,还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并从中彰显了鲁迈特在打造法庭戏方面的天赋,展示了他于相对密闭的空间里上演群戏的掌控能力。影片时长一个半小时,主要场景只有简单的四处,其中三处,有关法院门口、法庭和洗手间的戏,加起来也不过五分钟,重要的是陪审团审议室里的每一个细节,都被鲁迈特运用多种技法,如心理分段或视觉分段,以及重点刻画或群像构图,使这个单一到惊人的场景,却被呈现成了多姿多彩、高度紧张又引人入胜。
影片始于一起凶杀案件判决结束,一次看似平凡但实际充满悬念与挑战的事实展开。在这狭小而闷热午后的环境里,一组来自不同行业背景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对他们眼前的谋杀案进行判断。这12个男人所展现出的激烈辩论,不仅是逻辑推理和口才表述,更是内心良知与人文观念的一场较量。
每个人物言谈举止,无不透露出此人的社会身份和心理层面,其间不乏波涛汹涌的情感撞击和性格冲突。当票数达到6:6时,一场暴雨突然降临,它猛烈地冲击着窗棂,此时室内灯光与电风扇的声音,也似乎流淌出了一丝明快气息,为这场激烈辩论带来一种既美好的结局预示。
通过人物姿态走动以及不同的构图布局,本片将故事层层递进,同时呈现出丰富层次感,又显得浑然一体,从中可以看出彼时西德尼·吕米特对西方法律体系深刻认可并维护。而本人曾在旧评《判我有罪》:坚守忠诚下的留白》中这样称赞鲁迈特及其作品——“作为史上最好的法庭戏导演,他为我们带来了无数经典之作。”
当人类面临诸如药后电影般沉思的问题,将以何种心态做何种决断?谁能胜任此权利?什么是选取标准?谁又有可取立场?纵观老导演的心路历程,从坚定的认可到深刻反思并留白,大师已然留下思考印记,或许,在回溯经典瞬间,不妨偶尔思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