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幸福来敲门影评柏林上映文学版穿普拉达的女王反复探索塞林格之美
《穿普拉达的女王》影评:柏林上映,文学版“当我成为塞林格”——反复探索乔安娜之旅
关于美国文坛的传奇隐士——J.D.塞林格的故事仍在续写。2月20日,《当我成为塞林格》作为开幕电影在柏林电影节上映。这部电影由乔安娜·拉科夫发表的同名畅销小说改编,源于她90年代在纽约文学机构哈罗德·奥伯协会工作的真实经历。
当地时间2020年2月20日,《当我成为塞林格》电影主演玛格丽特·库利(左)与西格妮·韦弗(右)出席第70届柏林电影节开幕式《当我成为塞林格》首映礼。 IC photo 图 故事回到了1990年代的纽约,梦想在美国文坛崭露头角的大学女生乔安娜,被J·D·塞林格的文学经纪人玛格丽特雇佣为助手,玛格丽特冷漠、严厉,在业内以保守和老派闻名。乔安娜白天在豪华办公室里度过,夜晚和男友蜷缩在布鲁克林的一间破旧公寓。她主要工作是处理塞林格大量书迷的邮件,众所周知,塞 林 格拒绝和书迷互动,更拒绝在公开场合露面。他曾公开声明:“我写作只为愉悦自己……我为这种态度付出了代价。我以怪异、冷漠著名。但我只是在保护自己和我的作品。” 当阅读这些来自书迷的话时,她不愿意用格式化回复,而是带着自己的感情逐渐地,在模仿他的沟通中,她仿佛建立了联系,而她的生活也因此改变。
影片围绕文学少女乔安娜出版界升职之路展开,因此被媒体评论为文学版“穿普拉达”。但是在柏林电影节上映后,其反响平平目前IMDB评分6.6(满分10),烂番茄45%。
《当幸福来敲门》剧照 来自《卫报》的点评十分犀利:“将《当幸福来敲门》与‘穿普拉达’对比是痛苦,因为后者直率有趣多了。” 每逢矛盾与影片就试图把焦点转向隐蔽后的他,这导致影片缺少对人物深度刻画,只是蜻蜓点水,无人记住她,也无人记住他。而《好莱坞报道》的评论认为导演试图呈现一场艺术与商业辩论,还探讨了人们私生活与职业之间的问题,但庞大的野心使得主题杂乱不清。在1990年几十年未发布任何作品却广受欢迎的事迹,对出版业来说是个奇迹,但似乎有些分离,以致它们有时候看起来像两部独立的情景。
来自《電影評論》的报道则直率表示:“不是拍给专业出版行业者看,而是拍给怀揣写作梦想的人们看。” 评论中提到,对大部分年轻人来说故事显得有些陈旧和保守,“细节使年龄太小失去兴趣”,他们对于书籍更像是文物而非爱好。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评论褒贬不一,但主演阵容尚算强大:由曾出演《異形》、《阿凡達》的西基尼·韋弗饰演玛戈莉特;而新晋星二代玛戈莉特库里饰演文学女青年乔安娜。在此之前,她因昆汀塔伦蒂诺执导的大型历史剧集而备受关注。但犀利毒舌也没有放过她: 《綜藝雜誌评论指出,她希望取悦观众——肩膀向后站立,一双手紧握着,看起来幼稚、天真、肤浅,或许聪明,但镜头显示,这些聪明想法并不属于她。(本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