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电影院影评小美人鱼悲剧在于追求男性灵魂的物品代价
在《小美人鱼》的真人版上映之际,我们不仅要讨论这部影片本身,还需要回望其原著——安徒生的小说《海的女儿》,以及迪士尼动画版之间的差异。迪士尼版本与安徒生的童话相比,拥有明显的善恶对立模式,这种改编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原作中的深度和复杂性。
安徒生创作于1837年的《海的女儿》是一部内涵丰富且值得细究的童话故事。它隐藏着深刻的人类思想和文化建构。故事讲述了一位生活在海底的人鱼,她渴望成为真正的人,因为她认为只有人类才有永恒不朽的心灵。而为了实现这一愿望,她做出了牺牲,最终导致了悲剧发生。
我们可以从“人的”概念开始探讨。在西方神话中,小人鱼被设定为没有灵魂,而她的祖母解释称人类灵魂是“不灭”,即使身体化为尘土,它仍然活着。这成了小人鱼行动最根本动力的源泉。她想要获得这样一个不朽的心灵,因此产生了一系列事件。
对于年轻的小人鱼而言,“人”是一个模糊且神秘的生物,就像她不知道鸟是什么一样。她对人类世界了解来源于沉船中的物品,其中包括那个大理石雕刻成的大理石男性的形象。这可能是因为爱情意识苏醒,使她对那一大理石男性产生了好感,即如同游园杜丽娘见到花园中姹紫嫣红一般,开启了自己的女性意识。她将这个幻想转移到一个活生生的男性身上,这个过程导致后来的悲剧。
然而,小人鱼对于王子的预设完全建立在外表上的误认,她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他和大理石像相同,但她却将自己的幻想好感转移到他身上。这个错误造成了悲剧,并且展示出主观愿望如何影响结果,使得她的故事被视为一种个人性格悲剧。
更重要的是,我们忽略了关于所谓“人类灵魂”的理解。在传统学者的分析中,如叶君健先生指出,小人鱼对于这种非凡存在的一直追求,是激励人们心怀希望并引发共鸣的情感部分。但我们忽略了进一步探讨其含义,是否符合小人的期望,以及它是否能给予她们所需的情感满足。
因此,当我们看待这些不同的改编版本时,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它们试图揭示的问题,比如性别、身份、文化建构以及角色之间二元对立等主题。本文旨在通过真实版电影重新审视这些问题,同时重返安徒生的原始作品,以探索那些被忽略或压抑掉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