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变形记迪士尼中国战略的情书向着天花板的无声倾诉
豆瓣评分高达8.2,这部影片到底有怎样的魅力?当正值青春期的13岁华裔女孩小美,当她兴奋或压力过大时,就会变身成为一只巨型红色小熊猫。这一奇妙的超能力,将为成长中的她带来多少烦恼?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去看了《青春变形记》,看完只想说——这就是迪士尼中国战略的天花板输出,无论是议题表征,还是融通中外的文化符号,都可以说是天花板的叙事风格了。
《青春变形记》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将场景放在了一个北美华裔移民家庭,导演石之予也是曾经创作过类似题材短片《包宝宝》的华裔,使得这部电影在中国观众群体中引起格外多的关注以及争议。
有人说电影充斥着对华人的刻板印象,包括女主的长相、家庭关系以及片中的中国元素;有人说电影意涵是否定中国传统的家庭价值观,宣扬个人自由等所谓“西方价值观”,本质上是来自西方的“文化渗透”乃至于“糖衣炮弹”云云。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艺术作品或多或少本身都带有某些文化的偏向性和意识形态建构意义,如果我们一味关注其背后的国别和文化区隔,而忽略影片背后隐含社会议题,那么跨文化传播也变得没有了意义。
所以跳出这样的种族、文化对立陷阱吧!如果说《包宝宝》播出很多人都骂导演污名化东方人形象,那么这次的一份情书影评可谓塑造了一个如此可爱富有活力足够传统又兼具反叛精神理想亚裔形象,它宗祠打造也无可挑剔,粤语堪称原汁原味,是迪士尼中国战略中唯一毫无污点作品——
这个情节可以说就是少女初潮时真实反应。况且,初潮这个充满尴尬、不安和慌乱时刻,在这部动画中被赋予神奇脑洞。美玲母亲从宗祠取出轴娓娓道来家族与红熊猫神秘连接:女性祖先为了保护儿女,在战乱中变身巨大的红熊猫,此后能力被刻入血脉母女相传。女孩们青春萌动释放体内红熊猫,只有控制情绪才能回归人形。
好神奇啊!竟然能用这种方式讲述大姨妈!当然,在人类文化里关于月经故事数不胜数,有被视作污秽诅咒印度尼西亚传统,有赋予女性独有的纯净力量意义,即使现代文明之前月经也不总是与肮脏羞耻挂钩,它也可以女性白魔法力量源泉、“代表月亮净化你”。
当然,如Turning Red中文译名所示,它想讲述的是不仅仅月经初潮,而是伴随初潮而来的少女成长为女人必将经历的心路历程。她们需要判断那独属于女性的情欲情绪究竟是“力量”还是“麻烦”。她们需要做决定是否隐藏压抑驯化那些萌生的女性特质与意识。而她的后代,则在安稳富足新世界里选择封印失控风险的大熊猫成为贤妻良母、“完美女性”。
这是我很喜欢这部动画的一点,它用荒诞充满象征故事告诉女生们,你们可以选择隐藏封印,但你们更可以相信白魔法接受并拥抱身体里的红熊猫。
至于其背后的青春期隐喻——自卑敏感羞于见人暴躁极具破坏力性意识觉醒,无声处给予很完美诠释。不论细节处中国元素用心时代背景下电子玩具窥私欲个体写照、中式家庭宠溺掌控爱方式影片里有迹可循并合情合理。我便称之为迪士尼中国战略天花板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