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影评中的真情与真诚能否在电视剧侦察英雄中再现以抗美援朝题材打动观众
在创作电视剧《侦察英雄》时,我与编剧刘戈建展开了三次合作,这也是我们继电视剧《功勋》中的《能文能武李延年》单元之后,再次探讨抗美援朝的历史题材。面对众多同一主题的作品,我们如何制作出一部能够吸引尤其是年轻观众喜爱的剧集,这本身就是一个挑战。
解答和突破这个难题的关键在于深入研究那段历史。我们阅读了大量关于战争的书籍、回忆录,并且亲自走访了许多志愿军老兵,听他们讲述战斗细节。这让我们意识到,《侦察英雄》的重点应该放在战争中的人身上,讲述那些勇敢战士们的故事。不仅要展示这些战士们无畏牺牲、保家卫国的情怀,还要让观众理解他们为何如此做,怎样在战火中成长;不仅要还原他们坚定的战斗精神,还要让观众感受到他们智慧和谋略。
选择叙事视角也非常重要。在拍摄《功勋》时,我们选取的是人物“高光时刻”。比如,李延年参与过20多场大小战斗,其中,他带领官兵夺回失守的地理位置——346.6高地,是他一生最难忘的一场战斗。国产影视作品很少从侦察兵这一角度来讲述抗美援朝,而《侦察英雄》就通过侦察兵这一专业领域切入,将讲述一支小队如何获取敌方信息、摧毁敌方据点,为战争胜利贡献力量的小故事,以此来完成宏大的叙事。
为了确保故事真实可信,我们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态度,以真实史料为基础,让剧本符合历史的事实与战争逻辑。我们融入了大量来自历史中的真实事件和人物,并请军事顾问加入我们的团队,他们帮助演员们学习并进行训练。此外,我们还拍摄了大量户外戏份以及夜晚戏份,以便更好地还原战争场景。
70年前,那场伟大而残酷的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正义而斗争,为和平而奋斗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侦察英雄》,这是一部群像电影,它描绘了一些战士们在炮火中的磨砺,以及他们坚定不移的心灵信仰,每个角色都力求塑造得有特点,不扁平化。在以某种主题作为背景下,同时展现深厚的情谊,在丰富形象之余,也尽量缩短英雄人物与观众之间的心理距离。我父亲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他差一点因为身边爆炸的声音失去生命,一度与家人分离。那样的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战争无情及不可预知性。当我了解到很多人因为那些牺牲者流泪时,我明白了一些普通但值得纪念的事迹必须被记录下来。这部作品,就这样获得了更多实际意义,从意大利电影《渴望》(Tornatore)至美国电影《北京人在纽约》(The China Syndrome),再到现在我的新作,《侦察英雄》,我的艺术之路已经走过30多年的岁月。我对于影视创作所学到的教训,就是保持现实,与人们建立起真正的情感联系,用心打动每一个观众,那么作品才可能留存久远,也才能传播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