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大河系列凭什么连续3部收获高口碑长安三万里影评解读社会深层意义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阿耐的《大江东去》以宋运辉、雷东宝、杨巡为代表,描绘了一代人在变革中的探索与突破,这部网络小说成为首部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作品。后来,《大江东去》三部曲演变成了剧集《大江大河》系列。这段历史发生在1978年高考恢复和改革开放时期,我国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国营经济、集体经济和市场经济并存,中国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和事业发展。
自2018年的第一部播出至2024年的第三部收官,《大江大河》系列作品均保持豆瓣评分稳定在8.0以上,这样的口碑成绩不常见,更难得的是剧集水准长期维持高位。《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以下简称《大江3》)播出那天,我们见到了总导演孔笙以及导演孙墨龙,他们分别是第一、二、三部的核心创作者,对整个系列贡献卓越。
导演孔笙谈及改编故事,他表示基本遵循原著,只有对宋运辉这一角色进行了较多改动。他笑言自己与宋运辉同龄,但时代背景不同:“但经历的时代是一样的。”他决定拍摄这个时代,因为“适合他”,也决心把自己经历过的年代拍出来。
原本计划只有两季,但由于第二季故事太长,又拆出了第三季。不过,无论是第一季、第二季还是第三季,《大江大河》的核心未曾改变:聚焦改革开放一代人的原则未曾改变。每个角色的背后都有一个缩影:农村出身的宋运辉抓住机会上大学下基层,在国企里逐步晋升;退伍军人雷东宝到乡村干部,是敢拼敢闯农民企业家;卖馒头起家的杨巡则是个体户典型。
尽管导员换过,但演员却一直保持原班次。在王凯饰演宋运辉时,他第一次戴上了眼镜,一直戴到最后。从初入职场到管理者位置,每一步都随着国企变化而变化。孔笙坦言,这个角色很难处理,有一定局限性。但人物最大的变化是离婚再婚,让他的生活跟随时代需求作出调整。
虽然三个部分由不同的导员操刀,但整体风格依然统一。一旦确立风格之后,第二、三部分基本延续了相同模式。这三个部分虽由不同人执导,却都有一定的合作经验,对IP也有所了解。此前已经参与讨论剧情细节把控,如孙墨龙先前的合作就让拿起方向盘变得顺畅无阻。
王凯提到,每个人都是另一个平行时空里的自己。他对角色做细节设计,比如鼻子拱眼镜,但到了第三季一切自然起来。他最初想给自己的形象打破,而这正是孔笙找他来做这个角色的初衷之一——要“破掉他的形象”。王凯通过俊朗外貌曾扮演偶像剧主角,而宋运辉既有书生气又来自农村,所以需要重新塑造形象,并且一直穿戴眼镜直至最后。而当年龄贴近角色,也带来了成熟感,使得王凯一步步稳固下来的人物表现。
董子健作为主角中的最大变脸者,从25岁刚开始接触表演,就成为了叱咤商场企业老板,从卖馒头的小男孩蜕变为商界强手,其戏份内外显现出的转变非常明显。而对于观众批评雷东宝渣男的问题,孙墨龙解释说他们也这样觉得:“我对观众反馈非常感兴趣,在信息时代里,不仅完成作品上线,还要看到观众反应才算完结。”
面对这些反馈,孔笙解释说猎奇元素引发关注容易,但是这是不是剧集中点并不重要。“鸡飞狗跳”只是时代潮流中的浪花,《大江山海》的目标告诉年轻人们,那些年我们如何度过,以及如何积极向上改变自我,是不是这样的历史精神?
如此高分口碑成绩并非偶然,它们讲好完整故事,把握人物发展,与世纪细节相结合,以一种坚定的创作态度坚持下去,就是爆款密码——把该做的事情做好,不断地做那些应该继续做的事情,就能成功。此番话语正映射着整个团队持续追求卓越质量、高标准制作的心路历程。